百名团员讲党史⑩|“中国共产党的精神”

发布时间:
2021-05-12
文章作者:
发布人:
平红
动态浏览次数: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胸怀千秋伟业,心系祖国人民,一路跋山涉水,铸就世纪辉煌。作为中华大地的儿女,我们生逢其时,与有荣焉,我们生生不息,砥砺奋进。在此,共青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委员会推出,述红色经典故事忆百年峥嵘岁月,百名团员讲党史专题活动。献礼建党百年,跨越百年,初心不改,迈向复兴,使命在肩。

   下面,让我们由“百名团员讲党史”中的团员张玲玲,为你讲述《中国共产党的精神》。

   一个人形象好,什么都不说,也能产生向心力、感召力。一个政党同样如此。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亡、国家沉沦、人民遭难之际,作为一个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立志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解民众于倒悬,是建党之始就抱定的夙愿。

   1944年9月8日,在为张思德举办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动情地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71年前,司徒雷登也曾无奈地承认,“共产党之所以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成员对它的事业抱有无私的献身精神”。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彻底的革命者,勇于牺牲、善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其鲜明的政治品格。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写道:“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面对血雨腥风的生死考验,面对暗流涌动的意识形态较量,面对空前激烈的多方力量博弈,没有“怕死不当共产党”的牺牲精神、“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和“革命必胜、事业必成”的如磐信念,就谈不上是真正的革命者。

   伟大精神的力量可以穿越时空。

   1931年6月,身兼中国工农红军第14军军长、政治委员的李超时在镇江被捕,他牺牲前在遗言中写道,“革命的烈火是扑不灭的,共产党一定会胜利,活着的一定要斗争”。

   当我们把眼光从革命战争年代投向和平建设时期,勇于牺牲、善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在共产党人身上更加历久弥坚。在轰轰烈烈的石油生产大会战中,在勇攀高峰的尖端科技攻关中,在与各种自然灾害的顽强抗争中……共产党人从来都是坚守最危险岗位、勇挑最重担子的先锋者,王进喜、邓稼先、孔繁森等都为党的形象名片增添了一抹亮色。

   100年弹指一挥间,从嘉兴南湖上寻找光明的摆渡人,到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者,我们党始终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好的形象,本身就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讲好党勇于牺牲、善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辉形象,让力量在传递中不断倍增,让共识在传递中不断强化,正是有效释放我们党超强魅力和巨大感染力的最好方式。

   学习党史,铭记历史,百名团员为你讲解党的故事,跟随党的足迹,寻找历史的意义,为中华民族复兴,去奋斗!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