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团员讲党史㉕ | “两弹一星钱学森”

发布时间:
2021-05-19
文章作者:
发布人:
平红
动态浏览次数: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胸怀千秋伟业,心系祖国人民,一路跋山涉水,铸就世纪辉煌,作为中华大地的儿女,我们生逢其时,与有荣焉,我们生生不息,砥砺奋进。

   在此,共青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委员会推出,述红色经典故事,忆百年峥嵘岁月,百名团员讲党史专题活动,献礼建党百年,跨越百年,初心不改,迈向复兴,使命在肩。

   下面让我们由“百名团员讲党史”中的团员张嘉怡为你讲述 《两弹一星钱学森》



   上下五千年,英雄千千万。今天,我要带大家重温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为我们的国防现代化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爱国者,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他就是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的钱学森。  

   钱学森是浙江杭州人,上海交大毕业后,来到了美国求学。1947年,36岁的钱学森成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  

   在美十五年间,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声誉远扬,但是他始终想念着自己的祖国。丰厚的物质生活,优越的科研条件留不住他的心!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时,钱学森内心激动得难以平静,他开始准备回国的梦想。  

   然而朝鲜战争爆发,钱学森与其他中国人一样受到了联邦调查局的监视和盘查。美国人吊销了他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剥夺了他继续进行技术研究的资格。  

   1950年的一天,钱学森径直来到海军部次长金布尔的办公室。  

   金布尔完全懂得钱学森的价值,出于对共产党的敌对情绪,他绝不情愿让这位稀世之才为中国所用。金布尔见说服无望,便给联邦调查局打电话,气急败坏地说:“钱学森知道得太多了,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部队!无论如何不能让他走!”他竟丧心病狂地叫嚷: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绝不让他离开美国!” 

   1955年,钱学森冲破重重困难终于踏上了罗湖桥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带领全家来到天安门广场,激动得大声欢呼:我们终于回来了!”  

   从此,他开始了他全新的事业。火箭、导弹成了他为祖国工作的重心。  

   1960年,在戈壁滩的大漠中,东风1导弹发射成功,1962东风2的中程导弹研制完成。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两弹结合首次试飞一举成功!1970年,负载东方红1卫星的火箭腾空而起,《东方红》的声音响彻了宇宙,传遍了世界!  

   1991年,80高龄的钱学森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他满怀深情地说:我只是沧海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我的祖国和人民。” 

   钱学森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认识到,科学工作往往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然后才是科学论证。而这正是艺术家的思维方法,即形象思维。他一再强调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起来,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道路,因为创新才是科学与艺术的共同灵魂。

   中华民族从清末的被蹂躏到现在的发展蒸蒸日上,是无数的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不懈努力换来的,他们开创了祖国的今天,我们要造就祖国的明天。“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让我们青少年从自身做起,把智慧献给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学习党史,铭记历史,百名团员为你讲解党的故事,跟随党的足迹寻找历史的意义为中华民族复兴去奋斗!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