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胸怀千秋伟业,心系祖国人民,一路跋山涉水,铸就世纪辉煌。作为中华大地的儿女,我们生逢其时,与有荣焉,我们生生不息,砥砺奋进。在此,共青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委员会,推出述红色经典故事,忆百年峥嵘岁月,百名团员讲党史专题活动,献礼建党百年,跨越百年,初心不改,迈向复兴,使命在肩。
下面让我们由“百名团员讲党史”中的团员孙天宇为你讲述《北大荒的管天人蔡尔诚》。
1993年,省国营农场总局一纸调令,让蔡尔诚告别农场气象站站长岗位,来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就任气象研究室主任。来到农大后,学校领导对蔡尔诚十分重视,有更丰富的资料供学术沉思,工作上也有了更多人的参与和帮助,校园里的生活温馨、舒适、宁静,可以让蔡尔诚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1995年4月的一天,他突然灵感闪现,将上升气流形成白云的过程,与烧开水的锅联系到一起。如果方圆数百里的上升气流集中到一处喷发,如同锅盖只留一个跑气孔,会形成十分强劲的上升气流。接下来,连续十五天的沉思,加上数百张天气图的概念过滤,沉淀下来的结论:波状低云的五种物理功能诱发地面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而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造成暴雨、雷暴、龙卷风等强天气。波状低云就是大气中的锅盖!很快在7月下旬的三场暴雨预测中得到了印证。更加可喜的是,省气象台将这个方法编为计算机程序,列为三项基本技术之一。中国气象局的查新结果出来后,又一个国际首创!
在学校工作期间,他查阅中科院院士李崇银的专著时发现,不同时间尺度大气运动与成因的对应关系中,介于二月至一年之间的季节变化的成因处于空白,说明气象界尚未找到支撑冬夏气候变异的“实体”依据。于是他找到了下一个研究重点——夏季降水长期预测。
1996年,他用“暴雨云型理论”预测美国龙卷风,与美国气象中心相比,大大提高了落区精度和预报提前时效。1998年,他又提前四个月准确预测出长江流域的大洪水。又经过七年的成败检验,他发现波状低云的大量存在,使大气层内的能量形成了几个高值区和低值区,冬季的高能量区夏季变成低能量区,这一能量互补的过程推动了大气环流的冬夏变化,从而形成中国夏季的最大降雨带,由此得出结论:冬季西风急流与夏季副热带高压的动能互补状况,是影响我国夏季旱涝的主要因素。这一次,蔡尔诚攻克了中国夏季旱涝预测的世界难题!
蔡尔诚退休后依然默默工作,在气象战线上奋斗了整整六十年。他连续三十二年坚持观测大气现象,积累数据近二百万个;连续十五年预测中国夏季旱涝,所预测的主多雨带分布趋势,基本正确十二年;2001年被欧洲最大网上气象台——德国天气在线公司,聘为东亚特约长期预报专家。1974年至2014年的四十年间,写就了《雨前云兆》《波状低云的天气学研究》《中国1470-1996年夏季旱涝前兆研究》《中国夏季降水预测》《冬季大气层温度变化对夏季旱涝形成的影响与预测》七本学术专著,反映了每个研究阶段的重要成果。为了身体健康,以最佳状态投入科研,他坚持不懈地跑步锻炼,七十三岁参加了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即便在人生最后几年,重症缠身,他仍将气象资料带到医院,摆满床前,与病魔对抗中的顽强坚守,让人看了心疼与动容
观其一生,蔡尔诚选择在科研中另辟蹊径、开拓创新、独树一帜。在没有前人指路、又极为艰苦的环境下,他一次次陷入困惑、一次次跌倒又爬起,获得一次次成功后,又再度向更高的目标进发,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特等劳动模范、解放军全军英模大会奖章、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自学成才奖章、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奖,一项项荣誉像一曲曲赞歌。但他从来不曾止步,放眼前方,永远是无尽云层和更加陡峭的山峰
学习党史,铭记历史,百名团员为你讲解党的故事。跟随党的足迹,寻找历史的意义,为中华民族复兴,去奋斗!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