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总书记足迹,学习北大荒精神。7月23日-24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新时代垦荒青年队”一行22人来到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开展一系列“重走总书记路线、助力乡村振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调研时指出:“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在黑龙江垦区开发建设的伟大历程中,八一农大师生与垦区人民一道创造出了共和国的宝贵精神财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八一农大是与垦区同根同源的北大荒精神创造者、践行者和传播者,肩负着传承北大荒精神的责任与使命。八一农大的团学骨干积极组建“新时代垦荒青年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怀着一颗敬仰之心深入黑龙江垦区,重走总书记考察路线,学习北大荒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重走总书记考察路线 真切感受现代化大农业
实践团队来到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依次参观了水利沙盘、物联网指挥调度平台、万亩大地号、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等地,详细了解了七星高标准农田打造、智慧农业建设、“我在三江有亩田”认养活动等情况。



在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完全被这幅极其壮美的稻田画深深震撼,精准测量,定点监控,是一代代技术人员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才有了如今的“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大型农业机具在技术人员的精心呵护下,挺拔地矗立在那里,似是在期盼着一年又一年的丰收,也像是这片良田的守护者,偏居一隅,静待稻收。

实践队员参观了“中国粮食、中国饭碗”雕塑。该雕塑由花岗岩和汉白玉雕刻而成,总高度5米,总重量是80吨,代表着中国粮食总产量近五分之一来自北大荒,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劳均生产粮食80吨。碗宽2018毫米,高925毫米,寓意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25日来到七星衣场考察。底座刻有“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字样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的重托。

实践团队来到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园区讲解员介绍,总书记就是在这里提到:“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优秀的人才、先进的设备、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园区。”实践团队们看到科研人员认真做试验的场景,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园区,实践队员们还见到了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种植的超大南瓜和香蕉番茄等植物,领略了在先进科学技术引领下的现代农业,真切感受到现代化技术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变化,是这些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奠定了北大仓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的基础。在感受到惊奇的同时,也不禁由衷感叹如今农业科技水平之高。


脚下是稻田,鼻尖有稻香。实践团队又来到七星机场稻田画风景区。踏上观景台,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稻田为画布,彩稻为画笔,以“绘龙江画卷、展大荒风采”为主题的稻田画。四幅稻田画卷徐徐展开在眼前。活灵活现的美猴王“大闹天宫”;以及“北大荒寒地水稻之父”徐一戎工作时的情景;“前兔无量”的兔年图像。一幅幅画卷诉说着国家的农业发展正在迈向科技化、现代化,这些稻田中的艺术也一直在为这片土地增添色彩。




场史馆内接受红色教育 校友座谈共叙往昔情谊
实践团队来到极具历史意义的七星农场场史馆,这里是七星农场飞速发展的缩影,更凝聚着北大荒精神在这片沃土的生动体现。七星社区党委书记谭景文亲自担任场史馆讲解员,为实践团队进行了细致讲解。实践团队参观场史馆“璀璨七星、风雨历程、光辉岁月、腾飞梦想”四个部分,学习建场期间先进典型人物事迹,了解感受七星建场这段时间的奋斗史、发展史。场史馆镌刻着老一辈垦荒人的英雄事迹,传承着生生不息的北大荒精神,实践队员思想上受到极大触动。


实践团队与在建三江分公司工作的6名校友进行亲切座谈。校友们纷纷表达对母校的思念之情,分享自身的工作经历,重点介绍在农场工作的优势和劣势。七星农场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农场的薪资待遇及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希望更多农大学子能够留省、留农场就业创业,为龙江振兴发展做出贡献。优秀校友、七星农场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张亚菲指出:“现代化农业不是传统农业,同学们在校期间应提升多学科融合意识”。优秀校友、前进农场办公室主任孙帅在座谈中提到:“希望农大青年们潜心学习,砥砺奋进,提升撰写文字材料的能力水平,为日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通过与校友的座谈,实践队员们深深感受到校友们对母校浓浓的情怀,同时,对农场的就业政策及未来发展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校团委书记李颖、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冰诚挚邀请各位校友回母校参加建校65周年迁校20周年庆典。





寒地水稻园领略先进生产科技 糯稻文化园学习糯稻历史文化
实践团队来到七星农场寒地水稻高科技信息化园区进行学习调研,该园区集国内先进的水稻农业科技于一身,凝聚了北大荒厚重的文化内涵和自然风情。石刻二十四节气农时歌,讲述水稻文化历史,积淀了寒地黑土稻作文化丰富底蕴,实践队员学习了全景式水稻生产科技知识,对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实践队员认真学习了“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生平事迹。


实践团队来到创业农场的糯稻文化园。该园区20余年的寒地糯稻种植历史成就了东北地区最大的糯稻生产基地,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与科研硬实力支撑让糯稻的产业优势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优秀校友、创业农场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部长赵秀宇亲自为实践团队担任讲解员,通过他的讲解,实践队员们学习到,北大荒的发展在与时俱进,发展科技农业的同时也要注重与现代潮流文化相结合,这也是“糯小侠”形象深受现代青年喜爱的原因。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新时代垦荒青年”社会实践团队,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莅临北大荒考察的路线,在总书记去过的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和农业科技园区等地进行调研学习,引导青年学生增进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感认同和行动追随,继承并发扬北大荒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团的十九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