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7月24日至27日,由八一农大团学骨干组建的“新时代垦荒青年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一行22人来到有“北方共青城”之称的北大荒集团宝泉岭分公司的共青农场开展“追寻拓荒者足迹,践行北大荒精神”团的十九大精神研学实践活动。

在中国青年志愿垦荒史上,“南有共青城,北有共青场”的说法广为流传。共青城即江西共青城,共青场即黑龙江共青农场。共青农场被共青团中央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团干部培训基地”等称号。是青年学生接受红色教育,学习北大荒精神的重要基地。

开班仪式拉开研学序幕
纪录片中学习垦荒精神
“新时代垦荒青年队”在共青农场报告厅内举行了开班仪式。共青农场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了农场的基本情况,为实践团队的下一步的研学实践提供了方向。八一农大团委书记李颖介绍此次实践团队研学实践的重要意义。




实践队员们一同观看了共青农场纪录片和第一代老垦荒队员代表杜俊起老先生的访谈纪录片。纪录片讲述了全国第一支青年垦荒队在萝北荒原垦荒的故事。实践队员们从纪录片中了解到青年志愿垦荒队在共青农场留下的“向困难进军”的伟大精神,他们以“忍受、学习、团结、斗争”的顽强意志,以满腔豪情、冲天干劲和炽热青春,共同创造了“忠诚、奉献、创业、拼搏”的青年志愿垦荒精神。共青农场的成长历史是一部中国共青团重要的运动史,更是青年志愿者艰苦奋斗的发展史,值得所有当代青年学习、继承和发扬。实践队员通过纪录片学习了第一代垦荒人杜俊起的英雄事迹,被他甘愿为北大荒奉献青春,与其他同志一起与天斗、与地斗,向荒野要粮的北大荒精神深深打动。

垦荒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 沉浸式实践升华垦荒精神
1955年,毛主席指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团中央积极响应,向全国青年发出“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2602名有志青年放弃城市舒适的生活,高举垦荒大旗,以坚强的意志奔赴北大荒,拉开了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的帷幕。“北大荒,天苍苍,地茫茫,一片哀草和苇塘。”当时的北大荒荆莽丛生,野兽出没,沼泽遍地,渺无人烟。志愿垦荒青年凭借着坚定的革命理想,高度的政治觉悟,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亘古荒原上风餐露宿,战天斗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把自己一生最靓丽的青春献给了北大荒,用青春热血把荒芜的北大荒开垦为如今美丽富饶的“北大仓”。“新时代垦荒青年队”来到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参观学习,真切触摸到了中国青年志愿垦荒运动的辉煌历史,铭记下了历历在目的鲜活永恒,真切感受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精神的深刻内涵。




实践团队开展“重走垦荒路”活动,用脚步丈量广袤黑土,通过沉浸式教育实践,引领青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实践队员们踏着垦荒队员的足迹,亲身感受北大荒艰苦创业的不易,感悟当年垦荒人战胜艰苦自然环境的大无畏气概,进一步坚定了队员们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实践团队开展“田间劳动”农活体验活动,开展耕读教育实践,体验垦荒队员的艰辛。实践队员们扛着锄头来到田间为庄稼除草,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与当地农民进行交流探讨,汗水浸湿衣衫,充分体验了劳动生产的艰辛,在实践中体悟北大荒精神的深刻内涵。



此外,实践团队在凤东农机管理服务中心,被一排排现代化大型农业机具所震撼;在黑龙江流域博物馆学习界江文化,激发了“热爱龙江、扎根龙江、服务龙江”的热情;在水稻科技示范园区感受到了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建设;在共青农场党群服务中心感受到党带领人民向美好生活迈进的坚定信念和蓬勃力量。在宝泉岭国家现代化产业园,感受北大荒人在荒原中开辟希望,用智慧与汗水使这片土地焕发勃勃生机的壮志豪情。





“情系北大荒,建功新时代”。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团学骨干通过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继承并发扬“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勇于开拓 甘于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团的十九大精神。